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赋能学生成长——机电工程系成功举办“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11-06浏览量:71

为主动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11月3日下午,机电工程系教研室组织全体专任教师,成功举办了一场以“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会。会议旨在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推动教学重心从“知识传授”向“能力赋能”转变。

研讨会伊始,机电系主任王培芹强调了本次研讨的重要性。她指出,面对技术的飞速迭代,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为关键。这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路径。

本次研讨会摒弃了单向汇报的形式,采用“主题发言+集体研讨”的模式,气氛热烈,成果显著。与会教师围绕核心议题,从不同维度展开了深入探讨:

1.重构教学理念: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

多位教师指出,提升自学能力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会议倡导采用“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法”等模式,将课堂从“灌输场”变为“探究场”,引导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向“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2.革新教学方法:将“课堂”与“车间”深度融合

在如何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方面,教师们分享了宝贵经验。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大幅提高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质量与综合性。不仅要“开足”实训课时,更要“开好”,设计一批贴近工程实际、激发学生兴趣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的壁垒,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无缝衔接。

3.强化第二课堂:拓展能力培养新阵地

研讨会提出,能力培养不能仅限于第一课堂。应大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科技创新社团”和“创新创业项目”,将第二课堂成果纳入学业评价体系,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让动手实践成为习惯和乐趣。

4.优化评价体系:从考“知识记忆”到评“能力展现”

与会教师认为,考核方式是教学的“指挥棒”。要改革“一考定乾坤”的传统评价方式,增加过程性考核比重,注重对学生方案设计、实操过程、团队协作、报告撰写等综合能力的评价,建立一套更科学、更能反映能力成长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经过近三小时的热烈研讨,与会教师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这一核心目标上达成高度共识。会议明确了下一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组建课程团队开发新型项目化教案、系统优化实训项目库、完善竞赛激励保障机制等。

本次研讨会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共识,为我系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全体教师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新的起点,将研讨成果切实转化为教学行动,为培养更多具备卓越自学能力和过硬动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工匠人才贡献力量。